1、 流掛
涂料施工后涂膜呈部分下垂或流淌的現象。產生流掛的原因、預防及修復見下表
流掛原因、預防及修復
原 因 | 預 防 | 修 復 |
涂料黏度太低,稀釋過度 | 調節到合適的黏度施工 | 把流掛的部位打磨平整,按照正確的施工方法重新涂刷,保證施工黏度一致,并且注意毛輥的使用方式,毛輥上蘸的涂料不可過飽和 |
涂膜一次性涂刷過厚 | 可分道噴涂 | |
涂料干燥太慢 | 選擇干燥較快的產品 | |
毛刷或毛輥一次蘸料太多 | 毛刷或毛輥一次蘸料要少 | |
噴槍嘴與被涂物表面靠得太近 | 掌握好噴槍與墻面的距離,一般為50-60CM | |
選擇噴槍嘴的口徑太大 | 根據不同的產品和效果選擇不同口徑的噴槍嘴 | |
噴槍的壓力過低 | 調整到合適的氣壓 | |
基層表面太光滑,涂料沒有附著力 | 用砂紙把基層稍稍打毛 |
原 因 | 預 防 | 修 復 |
涂料涂刷后,未完全干燥,受到雨水不均勻沖刷 | 涂料施工時,一定要關注天氣,避免雨天施工 | 可以在原有的涂膜上重新涂刷,隨著時間的推移,經多次風吹雨沖,雨痕會自動消失 |
涂料所選用的乳液親水性太強,耐水性較差 | 選用好的乳液 | |
涂料中的表面活性劑被揮發的溶劑帶到涂膜表面,未完全揮發掉,遇水后留下痕跡 | 首先配方設計時盡可能少用表面活性劑 |
原 因 | 預 防 | 修 復 |
涂料施時基層含水率太高;面層涂料使用了乳液含量高的高檔涂料或溶劑型涂料,形成的涂膜太致密,水分無法揮發出去 | 乳膠漆施工時,基層含水率應不大于10%;溶劑型涂料施工時,基層的含水率應不大于8% | 或是局部起泡,將起泡部位鏟掉,并把除掉部分的邊緣磨平,重新刷底漆和面漆。如果是整體起泡,必須把起泡的部位全部鏟掉,重新修補墻面后涂刷底漆和面漆 |
底層使用的是水性或彈性涂料,而面層使用的是溶劑型涂料 | 底層涂料還未完全干燥時便涂刷溶劑型涂料 | |
涂裝時太陽直射,涂膜的溫度過高 | 涂裝時應避免陽光直射 | |
底層使用了不耐水的劣質膩子,水分滲透到基層而使涂膜與基層之間失去了黏附性 | 外墻一定要選擇耐水性好的膩子 | |
分道施工時,間隔時間太短,水分或溶劑還未完全揮發 | 一定要待上一道涂層干燥后再涂刷下一道涂料 | |
涂料施工后,涂膜還未完全干燥便下雨,涂膜長期暴露在雨水或露水中 | 避免雨天或空氣相對濕度較大的天氣施工 |
原 因 | 預 防 | 修 復 |
底漆和面漆不配套所致,面漆中溶劑的溶解能力太強,如把溶劑弄涂料涂刷到水性涂料的涂膜上 | 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中的配套工藝使用涂料,或者待底漆完全干燥后再涂刷面層涂料 | 把起皺的部位打磨平整,涂刷封閉底漆后,再涂刷面層涂料;把起層或剝離的部位鏟除,重新按照施工工藝涂刷配套的涂料 |
底層的膩子耐水性太差,很容易被水或溶劑溶脹 | 選用耐水性好的膩子,一定要涂刷封閉底漆 | |
底層的膩子或底漆未完全干燥便上面漆 | 待底層完全干燥后再涂刷面漆 |
原 因 | 預 防 | 修 復 |
涂料的施工黏度過高,涂膜干燥過快 | 按不同的施工方法,將涂料調到合適的施工黏度 | 打磨平整后重新按正確的方法涂刷,盡可能選用優質的施工工具 |
涂料的流平性 | 選擇流平性好的涂料 | |
基層太粗糙,吸水太快,涂膜還沒來得及流平 | 涂料涂刷之前,基層處理完全,先刷封閉底漆,再涂刷涂料 | |
在陽光直射、大風或高溫的環境下施工 | 施工時避開直射的陽光,大風天禁止施工 | |
施工時一次蘸料過多,涂膜無法完全流平 | 掌握好施工技巧,施工工具上蘸取的涂料避免過飽和 | |
使用了質量較差的施工工具 | 盡可能選擇好的施工工具 |
原 因 | 預 防 | 修 復 |
涂料的遮蓋力差,未達到國家標準 | 從施工的角度來說,選擇檔次高的涂料 | 重新涂刷,選擇遮蓋力好的涂料,也可通過增加涂膜的涂刷遍數來增加涂膜的厚度 |
使用了鮮艷的有機顏料著色的涂料,顏料呈現半透明,遮蓋力差 | 選擇遮蓋力好的顏料或適當增加涂刷遍數 | |
底材是黑水泥,涂料淺色涂料 | 最好使用白水泥膩子處理基材 | |
施工時兌水太多,無法形成一定厚度的涂膜 | 根據不同的施工方法,調到合適的施工黏度,參照產品說明書使用,不可過量兌水 | |
平涂時基層凹凸不平,形成的涂膜厚薄不均 | 基層處理平整 | |
局部地方漏涂 | 按順序涂刷到位,避免漏涂 |
原 因 | 預 防 | 修 復 |
低溫施工,涂料無法成膜 | 一定要在產品說明書規定的溫度范圍內進行施工,一般水性涂料的施工溫度為5℃以上 | 鏟除剝落的涂層,再重新批刮優質的配套膩子,打磨平整,養護一定的時間,涂刷封閉底漆,待干燥后,重新涂刷涂料 |
基材表面收縮或太光滑 | 把基材適當打毛后再施工 | |
基材的含水率太高,涂膜太致密,水分無法揮發掉 | 基層一定要進行養護至合適的條件再涂刷涂料 | |
高溫、大風天氣放工時,涂料還未來得及成膜,水分或溶劑便揮發掉 | 施工溫度或環境要適宜,溫度超過35℃一般不要施工,大風天氣禁止施工 | |
墻面上有油污、灰塵或粉化層,未處理完全便涂刷涂料,涂膜與基層的黏附不好 | 涂料涂刷之前,一定要把基層處理干凈,清理油污、灰塵或粉化層 | |
涂膜長期處在潮濕的環境下 | 在適宜的環境下使用涂料 | |
基層找平時,使用的膩子的黏結強度太低,耐水性差,或膩子的養護時間短,堿性太強,沒有涂刷封閉底漆,直接涂刷涂料 | 涂料施工時一定要嚴格按照工藝要求進行施工,注意產品的配套性,一定要選擇質量好的涂料 |
原 因 | 預 防 | 修 復 |
基層的平整度差,導致平的涂層有光,凹凸的地方產生漫反射而體現出無光 | 基層處理要平整,膩子要分道刮涂,亂涂后要用砂紙打磨平整,一定要涂刷底漆后再涂刷涂料 | 清理涂膜表面,局部找補,盡可能使基層做到平整光滑,均勻涂刷封閉底漆,再重新涂刷優質的高檔外墻涂料 |
涂料涂刷不勻,使涂膜薄厚不均 | 涂料一定要調到合適的施工黏度再涂刷,涂刷要均勻,厚薄一致 | |
配方體系中選擇了保光性不好的成膜物質,在紫外線的照射下,很快失去涂膜原有的光澤 | 外墻涂料盡可能選擇優質的高檔外墻涂料 |
原 因 | 預 防 | 修 復 |
配方中使用了耐候等級差的顏料,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會發生降解 | 盡可能選用耐候性好的顏料,使用之前要在自然條件下做曝曬試驗 | 把基層養護到符合施工要求,再清理干凈,重新涂刷保色好的面漆 |
顏料的耐堿性差,涂膜涂刷后,基層產生泛堿現象,結晶鹽附著在涂膜表面,會破壞涂膜中的顏料 | 選用耐堿性好的顏料;涂料施工之前一定要把基層養護好,使基層的PH值小于10以后再涂刷涂料 | |
涂料中選用了性能較差的成膜物質,或者成膜物質的用量太少,無法將顏料粒子完全包覆住 | 選用性能好的成膜物質,外墻涂料中成膜物質是量比內墻要大,尤其是深色漆更應加大用量 | |
使用淺顏色的涂料,特別是鮮艷的有機顏色,褪色的概率會更大 | 外墻宜使用深顏色涂料,并且盡可能選用無機色漿調配的顏色 |
原 因 | 預 防 | 修 復 |
配方中選用了耐候性差的樹脂,受紫外線照射后降解而失去成膜性 | 配方中盡可能選擇耐候性好的樹脂 | 清理粉化層,重新刷封閉底漆,以增加基層的強度,然后再涂刷涂料,如果是南方潮濕的氣候導致,待晴天后自然干燥便可消除 |
使用了低檔的涂料,樹脂含量低,粉料含量高,無法將粉料顆粒完全包覆 | 選擇高檔涂料 | |
涂料施工時兌水太多,成膜性差 | 嚴格控制施工黏度,禁止過量兌水施工 | |
環境濕度太大,涂膜無法完全干燥,尤其中國南方長年多雨,空氣潮濕 | 盡可能選擇優質的涂料 | |
墻體表面未加處理,吸水太快,導致涂料的成膜性差 | 墻體表面一定清理浮塵,且刷封閉底漆后,再涂刷涂料 |
原 因 | 預 防 | 修 復 |
噴涂施工時,噴槍移動的速度不均勻,每一噴涂幅度的邊緣,并未在前面已經噴好的幅度邊緣上重1/3,且搭界的寬度沒有保持一致,造成搭界寬度多變,涂膜薄厚不均,導致局部發花現象 | 掌握正確的施工方法 | 在原有的涂膜上,按照正確的施工方法進行重新涂刷,盡可能選擇優質的涂料。施工時按照使用說明書規定的量進行兌水,兌水后要攪拌均勻 |
深色涂料施工時兌水或稀釋劑過量 | 深色漆施工時盡可能少兌水或不競水 | |
涂料與色漿的相溶性差,或調同一種顏色時加入的色漿種類過多,導致涂料本身浮色 | 選擇好的色漿,并且調同一種顏色,一般只用兩三種色漿進行調配,最多使用四種色漿。施工時盡可能選擇優質的涂料 | |
涂料兌水后,未攪拌均勻 | 涂料涂刷之前一定要攪拌均勻 |
原 因 | 預 防 | 修 復 |
涂料的黏度太高,涂膜無法流平 | 調整到合適的黏度施工 | 用砂紙打磨原有的涂膜,平整后再重新按照正確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藝涂刷涂料 |
涂料一次性涂刷太厚 | 涂料一次涂刷不能太厚,要分多次涂刷 | |
涂裝時表面太熱或天氣太熱 | 施工時避開高溫和直射的陽光 | |
未干燥的涂層暴露在雨露、霧或高溫的環境下 | 施工之前要關注天氣情況,避開雨天施工 | |
第一道涂層沒有充分干燥時就涂裝了面漆 | 涂裝時一定要待上道涂層干燥后再進行下一道工序 | |
涂裝在被污染的表面上 | 涂料涂裝之前要先處理好被涂物的基層,清理浮塵和油污 |
原 因 | 預 防 | 修 復 |
低檔涂料中粉料含量很高,一次性涂刷太厚 | 施工中盡可能選用優質的涂料,而且一次性不能涂刷太厚 | 把龜裂的部位打磨平整后,重新按照正確的施工方法涂刷優質的涂料 |
低溫施工,涂料沒有完全成膜 | 一定要在產品說明書規定的溫度以上施工 | |
基層吸水太快,涂料還沒來得及形成完好的涂膜水分便被基層吸收 | 涂料涂刷之前,要對基層進行處理,處理完畢后要涂刷封閉底漆 | |
涂裝時,涂刷工具不容易運動的角落里堆積太厚的涂料 | 盡可能選用優質的施工具,涂刷到位 |
原 因 | 預 防 | 修 復 |
被涂刷基材上有油污、灰塵等 | 涂裝之前先清理基層 | 將剝離的涂膜鏟除掉,重新涂裝 |
底漆形成的涂膜表面太光滑,面層涂膜無法滲透到底材,與底漆沒有很好的結合力 | 使用配套的底漆涂裝 | |
膩子黏結強度太低,水分滲透到基層會把其溶解 | 選用強度好的耐水膩子 | |
彈性涂膜本身的內聚力較強,滲透性較一般的涂料差,涂膜容易出現整張剝離的現象 | 選擇質量好的彈性涂料,分遍涂裝 |
原 因 | 預 防 | 修 復 |
基層的活性離子含量大,堿性太強 | 涂料施工前,一定要養護基材一段時間,用PH試紙測試,至PH值小于10時再涂刷涂料 | 用水沖洗墻面,必要時重新涂刷面層涂料 |
原 因 | 預 防 | 修 復 |
涂膜長期處在陰陽、潮濕的地下室或角落里 | 盡可能做一些防霉效果好的高檔涂料并且經常通風換氣 | 用漂白劑將長霉的墻面清理干凈,再重新涂刷高檔防霉涂料 |
在中國南方多雨、潮濕的氣候環境里,涂膜容易長霉 | 盡可能選用高檔涂料或溶劑型涂料進行涂刷 | |
沿海地帶,做過保溫的墻體透氣性不好,內墻面的乳膠漆容易長霉 | 選用防霉內墻涂料進行涂刷 |
原因 | 預防 | 修復 |
涂裝區域的邊緣搭界處,處理不到位,正在涂刷的區域設有向前一區域延續搭邊 | 涂裝邊界處,向剛涂完的區域延續一小塊面積,使其形成完事的涂膜 | 打磨后重新涂裝 |
涂料施工時沒有調到合適的黏度,涂裝區域的邊緣處形成涂膜厚薄不均 | 施工時涂料不要過度稀釋 | |
搭建的腳手架有礙施工,遮擋的部位施工后所形成的涂膜厚薄不勻 | 最好的方法是縮小待涂區域的面積,且在自然連接處中斷,如門、窗、拐角處等 |
原 因 | 預 防 | 修 復 |
多種不同密度的顏料復配的顏色容易產生此種現象,一般情況下,密度小的顏料容易浮到涂膜的表面 | 色漆配色時,盡可能減少色漿的品種,一個顏色最多只能使用4種色漿 | 選擇優質的涂料,在干燥晴朗的天氣下按照正確的施工方法重新涂裝 |
幾種色漿的相溶性不好 | 選擇相溶性好的色漿 | |
氣候潮濕,涂料干燥太慢,涂膜一次性涂刷太厚 | 不要在相對濕度比較大的環境下施工,涂料要分多次涂刷 |
原 因 | 預 防 | 修 復 |
涂料中的粉料太粗,生產過程中研磨不夠細 | 選用優秀的涂料 | 將涂膜打磨平整后,清理表面的浮躍,再重新涂刷 |
基層膩子的耐水性差,涂料涂裝后,膩子被涂料中的水分潤濕,豎起小小的疙瘩而顯得涂膜粗糙 | 施工時選用優質的膩子和涂料,確保涂膜細膩光滑 | |
基層膩子打磨后,未清理干凈,也未涂刷封閉底漆,而直接涂裝面層涂料 |
面層涂料施工前一定要清理基層,涂刷一遍封閉底漆,再涂刷面漆 |